第二十一章:新闻发布会和视频网站(1 / 2)

新闻发布会也是在学校开的。

也是在大礼堂。

等陈朔的新闻等了差不多三天的记者们顿时蜂拥而至。

满满当当的挤满了大礼堂前面的几排位置。

此时来参加新闻发布会的记者们,除了纸媒和网站记者外,还有电视台的记者。

李芳琳的专访稿虽然详尽介绍了陈朔在两大电影节的得奖始末。

但这群记者们对新闻的敏感嗅觉,还是觉得陈朔身上还有可挖掘的新闻。

其实他们更多的是可惜,陈朔在创下壮举后的第一次新闻专访不是自己。

现在李芳琳的名字随着陈朔那篇专访稿的传播,知名度已经提升了很多。

不过,就算没能专访,以他近期的话题性和新闻热度。

来参加这次新闻发布会挖不倒什么有用信息,但只要来了,到时候写点有趣的东西报道,那关注度也不会太差的。

其实记者们问的和之前李芳琳以及袁圆她们问的都差不多。

主要是问他拍了两部微电影的创作过程,以及送去欧洲参加电影节到最后得奖的心路历程。

这方面没什么好说的,之前在接受李芳琳和袁圆的专访时都聊过了,他们再提问,陈朔也只是复述一遍而已。

“请问陈导,在获得柏林和戛纳两个电影节的短片大奖后,你是会继续选择拍摄短片,还是考虑拍摄长片呢?”

星浪记者袁圆终于得到机会问出了她自己的第一个问题。

“大家都知道我现在还是学生,我明年就要毕业了,目前还是以短片为主,我正在筹划拍摄自己的毕业短片和准备毕业论文。”

“至于毕业后是拍长片还是短片,我想没有哪個导演会拒绝拍摄长片电影的诱惑,但是这要看有没有投资人能看中我的导演才华,邀请我去拍长片电影。”

陈朔还是那套官方式回答,说到最后还开了一个玩笑。

底下的记者们都笑了出来,以陈朔现在的荣誉成就,谁敢说他没有才华。

至于会不会被投资人看中?

在大多数记者们看来,或许其他在一般电影节得到短片奖的导演们,可能还要苦苦等待机会。

但陈朔拍长片的话,真的就是看他自己的意愿,而不是有没有机会的问题了。

说不定他们明年就能在电影院里看到陈朔导演的长片了。

袁圆提问完,又换到下个记者提问了。

“请问陈导,如果你得到投资机会拍长片了,你的第一部长片会是文艺片吗?是否有想过拍摄文艺长片去冲击欧洲三大电影节的最高奖项?”

这个问题也很有针对性,比之前一些得到机会提问的记者们要好很多了。

“这个我可不能确定,未来的事谁又能知道呢。

要是有机会拍长片,不管是文艺片,还是商业片,只要能执导拍摄,我都可以。”

陈朔打了个哈哈,说得模棱两可,就是不正面回应他的问题。

拍短片刷奖攒名声,打开局面的目的已经达到,接下来肯定是要拍商业片来刷票房积累名气,冲击圈内地位,大展拳脚了。

这个记者的问题问完,接下来的一个记者居然剑走偏锋问到了他畅销书作家的问题。

陈朔内心给他点了个赞,他刚回来时,冉崇华就说新书已经准备就绪,定好上市发行日期了。

他正想着如何在这场新闻发布会上圆滑的给自己新书打广告呢?

没想到瞌睡来了有枕头。

“小说我会继续创作的,我挺热爱写作的,在我还没考上北电之前,就已经发行了自己的小说。

对我来说作家和导演都是为观众们创造一个故事世界,一个以文字呈现,一个是以镜头呈现。”

“这两者对我来说,都很重要。”

“请问陈导,这是你当初报考导演系的原因吗?”

这话说的确实很有歧义,不外乎他们脑补。

哪怕是陈朔想当导演的目的没那么纯粹,此时此刻都在点头承认了。

啊……对对对,你说得对!

新闻发布会到此算是到了尾声,最后一个学校安排好的“托”,问出了今天最后一个目的性问题。

“请问陈导,您的两部微电影什么时候可以和我们观众见面呢?毕竟两部微电影都获得了大奖,观众们还是挺好奇影片内容的。”

“请大家放心,这两部微电影会尽快跟观众们见面的,本周六将会在学校大礼堂,也就是大家现在这个地方进行国内首映,到时候欢迎大家来观看影片。

至于让观众们早点看到影片内容事宜,我已经在和视频网站洽谈这方面的事了,相信过不了多久,观众们都可以在视频网站上看到影片了。”

最后一个问题回答完,在记者们中引起了骚乱。

“请问如何能参加首映会呢?”有人提问。

“这个问题我可以来给大家释疑……”主持此次新闻发布会的学校宣传部工作人员把话题接过。

陈朔见状,就先退了。

接下来的事跟他没关系了。

他下午还有一个约会。

刚才他说正在和网站视频洽谈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