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人类惶恐,向神圣赔罪!(1 / 7)

王大爷突然大声嚷嚷,将拆庙的人吓了一跳。

工人对他已然没有耐心,不等他把话说完便打断,“大叔,这事儿政府已经定下来了,不是你能够改变的,你就别在这里添乱了。”

王大爷抓住工人的手,有些着急道:“你看这花都开了,早不开花,晚不开花,偏偏这个时候开花,这是娘娘显灵啊!”

工人们自然早就看到了,起初也很惊奇,但并不认为和鬼神之说有什么关系。

“这证明是好事啊,多好的兆头,哪有你说的神神叨叨。”

王大爷还想说些什么,却被几个工人给请到了外面。

“大叔啊,你就别为难我们了,我们也是按照上头的命令,咱们混口饭吃不容易,你要是有什么意见就和政府反应,跟我们说也不顶用啊。”

王大爷神情无奈,在原地不停的摇头叹息,“不能拆啊!真的不能拆!”

可惜来往的人都没有把他的话放在心上,王大爷最终也是无力,自知没了办法,便三步一叹,五步一回头的离开了这里,似是不忍看到娘娘庙被拆除。

……

叶秦全然不知自己的举动在扬州城里面掀起了多大的风浪,也不知道现实世界里也受到了隐隐的影响。

岁月气息朦胧,开始不断波动起来,历史长河再次泛起无数的涟漪,掀起了时光的浪潮,拍打在岸上。

过去和现在的浪潮在此刻交汇,无形中拉扯着叶秦的神魂,此刻他还在和张伯端畅谈古今意犹未尽。

见他似有愣神之际,张伯端好奇问道:“阁下何故如此神色?”

察觉到岁月再次波动,叶秦幽幽开口道:“我该走了。”

张伯端叹了口气,“你我相见如故,如今却要面临分别,不知日后是否还会有再度相见之日啊。”

对于这个问题,叶秦心中并没有答案。

也许再相见之际,张伯端已经不在人世,毕竟双方并不是同一个时空。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叶秦与张伯端告别之后,又回到了上清观里面。

水渠泛起微弱涟漪,好似有双看不见的大手在拨弄着,岁月气息流转,清澈见底的渠水里能够看见一串古朴的念珠,还有青铜古剑的轮廓。

回想起和张伯端的谈论,他虽然不曾踏入修炼之道,但是从思想境界上来说,却是具有颇深的基础。

且他修习内丹之术,和叶秦的金丹有异曲同工之妙,再加上那番神游扬州的体验,更是让叶秦感悟颇深。

“以人体为鼎炉,以人身心中的精气为药物,以神为火候,通过内炼,使精气凝聚不散,结成金丹大药。”

这便是叶秦的金丹凝成之因,张伯端的话给了他点拨,同时又有新的思路。

前面修炼的道路,都注重在身体,也就是肉身修炼,外表发生的变化,就能够说明这一切。

从开始到现在,叶秦变化之大,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不管是鳞片还是长度,以及身体的硬度还力量,甚至于头上长出的角等等,这些都在肉身的变化之内。

他不断修炼,才达到了如今的程度。

可是修行到这里之后,叶秦似乎步入了瓶颈期,无论如何修炼,修为都没有再精益过,反而止步不前。

起初叶秦以为是时机未到,或者是修炼不够的原因,但是如今他终于明白。

由气修炼成气丹,最后步入金丹,这个境界他可以说极为稳固。

也就是说,接下来他不用再修炼肉身,而是应该选择修炼灵魂,这才是正确的道路。

“肉身与灵魂,应该相辅相成!”

先前叶秦修炼方向不对,自然无法增进,想明白这点,他只觉得茅塞顿开,恍若醍醐灌顶。

内丹修炼尤重元神,可以说前面的一切都是为了后面在做铺垫。

肉身的强悍并不是长存之道,唯有修炼元神才能够亘古不变,与天地同寿,哪怕以后肉身毁灭,只要还有元神尚存,那么就有重头再来的机会。

在道教中,魂魄中可修炼形成元神,魂魄世代异变,元神永恒真存。

神为人身“三宝“之一,丹道书中义将其分为先天与后天,先天之神又称“元神“,元,有本无、根本、原始之义。

元神者,无思无虑,自然虚灵也;识神者,有思有虑,灵而不虚也。

《灵枢·本神》也曾有记载:“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意思是父母媾精结胎成形之后,神气舍心才产生生命,此神为出生前尚未被后天所染之神,故当指元神而言。

元神之所以在丹道书中论述较详,乃因古代内丹家在炼养实践中体验总结而成。

所以根据这里,叶秦可以划分为元神阶段(第三修炼阶段)的第一个境界,便是内观,意思是观察如其本然的实相,也就是观察内在的自己。

《武术汇宗》说:“此神亦谓之本性,亦谓之真意,其心必要清清朗朗,浑浑沦沦,无一毫念虑,无一毫觉知,则空洞之中,恍惚似见元神悬照于内。”

由此可以得知,第二个境界便是‘识神’。

《老子》所言“载营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