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蛇仙回眸,一剑之威,吓傻的众人!(1 / 4)

众人虽是疑窦丛生,但当务之急是要将古剑何支遁遗体分离,才能更好的进行研究,所以只能继续清理。

拿出此剑还费了不少功夫,因为剑是放在膝盖上,又有支遁指骨覆盖,为了避免破坏支遁遗体,他们可以说是满头大汗,可谓是精细到了极点。

时间一点一滴的推移,颇费周折之下,终于将两者成功分离,万幸的是支遁遗体也是完好无损。

“呼——”

宋教授长长的叹了口气,像是完成一件无比庄严肃穆的事情。

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仔细端详古剑,确定没有被腐蚀,还可触碰。他本想拔剑出鞘,但是想了想还是作罢。

因为环境还有条件的限制,若是贸然拔出,很有可能会损坏原本的剑身,毕竟已经过去千年,虽然剑鞘还在,但谁也不知道这里面究竟是什么情况,什么状态。

所以倒不如回到京城再研究也不迟,这样子也比较保险。

众人将古剑还有支遁遗体小心的收敛起来,但却在这时,有人惊咦出声,“教授,这剑鞘上还刻着字呢。”

“字?什么字?”

“好像是一个……”

“楚!”

闻言颇有诧异,众人上前观瞧,宋安教授端详一番后说道:“是东晋时期的文字,应当是支遁自己所刻,具体还需回去后再仔细研究。”

随着考古工作不断的推入和进行,遗迹里面部分保存比较完整的佛像都被挖掘出来,可惜的是,还有部分因为大水的冲毁,成为了一些碎片,需要后期进行复原。

考虑到这是个大工程,所以宋教授决定带领大部队先行回去,只余部分人进行后期的收尾工作。

这趟可以说是收获颇丰,光是支遁大师的遗体重见天日这个消息,就足够震撼人心,若是传到佛学界,想必也能够引起不小的轰动。

毕竟支遁可是有名高僧,想要瞻仰仪容的僧人肯定不在少数。

不过最让宋教授感到好奇的还是那柄古怪的剑。

他心里隐隐有种预感,能够让得道高僧如此重视的物品,绝对来历非凡,这背后肯定有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等着他们去挖掘探索。

“那些出土的佛像还有瓷器,务必要做好防震措施,一定要包裹的严实才行,这些都是历史文物瑰宝,若是在运输途中造成二次损坏,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

宋教授仔细叮嘱众人,免得他们出了什么纰漏,考古中心的人有条不紊,将这些出土文物全部包好,只等着运输车过来,他们就可以上路。

助手抱着盒子跑过来问道:“宋教授,这柄古剑的话怎么办,也放在车里面吗?”

古剑被装进了特质的盒子里面,里面铺满了防震垫料,即便如此宋教授还是有些不放心。

“算了,还是抱在手上吧,反正它的体积也不大,放在车上我实在不放心。”

古剑不像佛像那些,抱在手上也不算碍事。

眼看收拾的差不多了,宋教授指挥着众人将一些轻便的东西抬到岸上去。

河床里面虽然已经干涸,但是凹凸不平还有不少凸起的石子,货车不好开进来,而且容易造成颠簸。

最重要的是,有些地方还有淤泥,人走上去倒是没什么事情,若是汽车轮胎不小心卡住,又是件麻烦的事。

考古中心的人像是蚂蚁搬家似的,小心翼翼将东西运到岸边上,至于一些比较重的,只能等工人们到来再说。

河床相隔不远的地方有座大山,蓝天白云映照着成荫的绿树,这里的风景倒是不错。

曾经这块地方生活着许多野生动物,有山有水,生态环境十分丰富。

可是后面随着河流的干涸,水资源的缺少,导致这些动物也迁徙了不少,生活栖息地朝着另外一座山头靠近。

虽然数量减少,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偶尔也会有动物来这附近活动,山林当中一串巨大的掌印,朝着山下蔓延而去,那个地方正好是对着河床所在的位置。

微风吹过,不远处的草丛摇摆不已,似乎有什么生物已经悄然靠近,隐约可见一抹黑影。

由于这里距离河床还有一定的距离,再加上众人都忙着手上的事情,并没有注意到这里的异样。

就算看到了,也只当是有风吹过而已。

谁也没有发现,草丛当中多了双黑色的眼睛,盯着众人的一举一动。

宋教授等人全然不知道危险的到来。

“怎么运输车还没有到来?”

“刚刚打电话联系过了,说是路上有点堵车,可能还要半个多小……”

几个考古中心的人正在闲谈,忽然其中一人瞪大眼睛,看着同伴的身后,脸色陡然变得惨白不已。

同伴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出声调侃道:“你这是怎么了,表情像是见了鬼似的,可别跟我说支遁大师复活了。”

如此说着,但同伴却是频频使眼色,让他意识到了不对劲,急忙回过头去,但当看清楚身后的场景时,脸色同样难看到了极点,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先前同伴会露出如此神情。

“日!怎么是头熊!”

考古中心并没有等到运输车的到来,反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