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山神庙显灵啦!(1 / 3)

叶秦有种预感,现在和尚没有动手,只是缠在自己身边,但说不定只是因为某种桎梏,等待一个时机。

万一日后桎梏消失,和尚再也没有忌讳,真的动起手来怕是更麻烦。

叶秦可不敢去赌这个可能性,也不能让自己陷入这样被动的地步,所以还是先下手为强比较好。

“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凝结成金丹,但突破之法应当如何?”

叶秦有些头疼,毕竟大敌当前,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蛇尾不安的拍打在地上,鲜红的蛇信抖动的也更加频繁。

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冷静,幽深的蛇眸再度变得平缓,恍若一滩深不可测的池水,似乎不论外界如何改变,都不能够让他动摇。

妖丹即金丹。

而何谓金丹?

金者,坚刚永久不坏之物;丹者,圆满光净无亏之物。

气丹和金丹之间,隐约是有某种关联存在。

两者有所相同,但也有不同,气丹是借助外力,炼制丹药再辅以天地之炁,那么金丹肯定也是用类似的方法。

万物之间都有联系,一通则百通。

叶秦回想起先前自己形成气丹的情况,经过炼制丹药,增加体内气团,质变引发量变。

是否可以理解,气丹是在外炼制,金丹则是在内炼制。

故此,金丹也有内丹之说法?分外炼和内炼。

《悟真篇》有诗日:“安炉设鼎法乾坤,锻炼精华制魄魂。聚散氤氲成变化,即将元妙等闲论。”

由此可见炼制金丹最好的炉鼎便是自身,炼水火,炼阴阳,使阴阳平调,水火既济,脏腑安定。

自身炉鼎之说,有人认为全身都是炉鼎,有人认为炉鼎一定是丹田,也有人认为炉鼎的位置不固定,必须要在虚静中体会。

而人体拟作炉鼎,不管是在哪个位置,都要习炼精气神,以点化自身阴质,使之化为阳气,随后阴阳之气互相转换,生生不息,由此形成内丹,也就是俗称的金丹。

金丹之根,乃是阴阳之变、五行生克、天人合一、其中并以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等结合在一起。

“所以要想炼成金丹,需要以自身为炉鼎,以精、气、神为对象,掌握其运行方法,经过炼养,使之在体内凝聚成丹。”

自古以来便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又衍生为万物,这是顺行即有生有死、生生不息的造化之道。

金丹则逆而行之,使万物合而为三,三复化为二,二复归一,结成金丹,重返本源。

《周易·系辞上》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意思是说,精致的气凝聚而成物形,气魂游散而造成变化,考察物形的变化,这就能够知晓“鬼神“的真实状态。

显然,《周易》里的说法是比较玄乎的。

但在古代思想中,不仅有“精气“的概念,还有“精神“的概念。

《庄子·列御寇》在描述“至人“的生活状态时即使用了“精神“的术语。在《庄子》中,“精神“指的却是人的“心志“。

显然,于《庄子》说中,则较为通俗易懂。

而在之外,还有医说、黄帝说、素问说,都对‘精气神’三物有各自独到的见解。

再如道家所说,其中最为主要的便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这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故此,选择哪一种说法,则关乎到对精气神的运用。

而叶秦思虑之后,最终还是依据自身修行情况,选择了道家学派,然后又结合自身修行上的感悟,加入了自己的一些理解。

《叶秦见解》:精则是基础,气是动力,神是主宰。

用自身精神力,使精化气,气复自会阴、尾闾溯夹脊上达泥,再下降至丹田,反复运转,缓缓温养,阴质尽消,纯阳积就,金丹由此大成。

“金丹大道古有记载,但我修行的乃是妖丹,必须走出自己的道路,可以借鉴古代先贤,但不能任意而学,似他者岂能活?”

“我应以自身为炉鼎,炼化精气神三大药,铸造妖丹!”

叶秦脑海中的思路渐渐变得清晰起来,就像是平常炼丹一样,只不过这次的工具是他自己,所谓的草药便是精气神。

从而在体内炼制一颗丹药,这颗丹药便是金丹,他要聚集全身力量汇聚在丹田之处,返璞归真,凝结成丹。

故,妖丹成!

由此可以得知,这里的精气神都必须要和他自身息息相关,精的话不难理解,即是基础的话,应该就是他的观想物。

毕竟,此乃精神层面之物,理应合适。

气的话是动力,可以用天地之炁来代替,也没有比之更好的了。

至于神的话——

叶秦一时半会还想不到,身上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来代替,貌似能用的已经用了。

脑海里面灵光闪过,他的视线落在了山下,那里正是山神庙所在的地方,这还要多亏了那座野庙还有和尚给他带来的启发。

“山神庙的香火,汇聚了众生的念力,正如《素问》所说,不就是最好的‘神’么?”

山神庙和他息息相关,村民的虔诚和敬畏,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