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一身清贫,怎敢误佳人(1 / 3)

大夏翰林院内,晏殊依旧在这二楼的书室内看书。

翰林院的书室,其实也就是天子的书库,天子所要看的书都是从这边送出的。

所以书籍颇多,而且这地方很大。

翰林院内的人,除非天子传了纸条过来要书,否则一般极少过来。

每日这边也就是翰林院内的那些宫女宦官们打扫一下。

但是晏殊却是格外喜欢这里,每日早间天未亮,便在翰林院登记了考勤后,就动手开始打扫这里,然后就在这儿开始看书。

晏殊是翰林院修撰,主要是帮着为朝廷日常性工作,如从事诰敕起草、史书纂修、经筵侍讲等。

但是当今天子这边,极少需要用到他们的,所以也就偶尔帮着门下省,中书省,还有尚书省这三省帮忙了。

如今马上年关,三省六部九寺都不怎么忙,因此翰林院这边其实也是清闲的。

这就给了晏殊许多看书的时间。

诺大的书库内没有地龙,但是晏殊穿得厚,就靠在窗户边翻看着手中的书,手冷了,就用嘴哈两下然后搓搓,然后继续翻书。

晏殊家贫,小时候看书都是帮着村子里大户打工,然后也不要工钱,就跟大户借书看,算是用劳力换书了。

后来拜了村里教书先生为师,就开始看学堂里的书,再往后到了京城,国子监内可以抄书赚钱,也可看书了,他就继续这样看书,偶尔会跟身边的柳三白,柳轩他们借书。

不是晏殊自己不买书,而是实在买不起,日常在期刊所在得到的银钱,还有一些抄书得的钱,晏殊都会托了同乡送回家中母亲手中,所以他这边,只得厚着脸皮如此看书了。

因此可在这翰林院书室如此惬意看书,晏殊争分夺秒,不敢有丝毫耽误,也是分外珍惜机会。

突然,寒风从晏殊略微打开,用来给书室内透透气的窗户缝隙中偷溜进来,更很是调皮的吹了吹晏殊手中书,但翻页未成,反倒是让晏殊感觉到了凉意。

不过晏殊倒是不在意,缩了缩身子,搓了搓手后,继续看书。

但下一刻,晏殊听到了脚步声。

抬眼看过去,却是个姿色不俗的宫人。

宫人手上拿着扫把与麻布,不过像是早就知道了晏殊会在一样,看到晏殊,宫人立马行了礼,更是娇柔道:“晏大人。”

晏殊小心放下书,站起身作揖回礼,然后笑了笑后说道:“这里我已经打扫过了。”

宫人闻言,看着晏殊很是娇媚眨眨眼。

但晏殊却是不再去看这位宫人,重新坐了下来继续看书。

宫人微微蹙眉,难免有些自怨自艾,想要说话,但看着晏殊认真看书样子,又有些于心不忍,只好行了礼后,转身离开。

实际上,她就是知道状元郎在这儿呢,毕竟自打状元郎来了后,每天天不亮就在这儿,若是无其他事,更是会看书到黄昏才会离开,而且她更加知道,今日顾池鱼顾大人不在,所以才特意打扮了一番过来的。

但...

状元郎人是很好,对任何人都彬彬有礼,从无任何骄蛮样子,但...

就是不解风情。

自己这样子,多少人都要多看上几眼的。

宫人离开。

晏殊又搓了搓手,继续看书。

这位长相俊秀的状元,确实不解风情。

只是心中却深谙他处风情。

如骤雨打枯荷,小雨微风过竹林,春风吹铁马,美人照铜镜,将军佩宝刀,大雪满青山...

在晏殊心中,那些皆是人世间最美好风情。

晏殊继续看书,今日无事,看书最好。

看到孟子的‘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出现在他手中所看的这本【百家杂抄】,晏殊就抄写下来。

“果然在这儿。”

而就在晏殊才抄写完后,却是听到这声音,抬眼看去,就看到左绍翁手中拿着食盒,笑着朝他走了过来。

左绍翁身上也穿着绿色袍子,倒也不客气,拿了一边小板凳就来到了晏殊旁边,笑道:“琢磨着,你铁定又是在这儿了废寝忘食呢,所以拿了些吃的过来。”

说完,左绍翁看着晏殊问:“是没吃东西吧。”

晏殊轻轻看向窗外,无奈一笑:“是忘了时辰了。”

左绍翁笑着摇头,而后将食盒打开:“是池鱼千叮万嘱让我来看看的,还说她在休假之前都被借调到李相那里帮忙上元诗会的事情,她不在,你这里肯定会忘了吃东西。”

打开食盒,饭菜简单,也不是什么大鱼大肉,不过左绍翁也没放到桌上,而是就放在了地上。

书室之内也可进食,而且他们二人所在的地方本就在床边,离着那些书远着呢,所以无妨。

但毕竟这里晏殊堆了些他抄写的东西,所以等到晏殊将桌上纸张,书籍都拿到了一边架子上,这才放到桌上。

左绍翁笑着说道:“都是些你嫂子做的家常菜,凑活吃。”

晏殊作揖:“多谢。”

左绍翁笑了笑,对于晏殊这礼已经习以为常,帮着晏殊拿了碗筷那些过去后,左绍翁也是拿了碗筷,不过想了想后说道:“我要是你,已经跟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