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不适合做官的读书人(1 / 4)

燕王府不在燕地的那座燕州城内,而是在燕州城之外。

在这风雪夜之中走入山林之内那座巍峨燕王府,景色绝美。

夜深雪重,时闻松柏断枝、竹折声。

孟少安是读书人,虽然没考取功名,但却依仗着燕王世子夏知许赏识,平步青云,短短数月已经升职为王府长史,以及涿州司马的位置名分。

可谓是年不过三十,却已经领了四品官职的青年才俊。

而且涿州被之前漠北蛮人迫害虽然算不得多厉害,却也是需要重建,尤其胶东之地与涿州相连,可谓是重中之重。

不过孟少安听从圣人言中如何为官,如何做官,如何为百姓做事的教条,这短短几个月来,已经得了不少民心,更是将涿州打造的有了昔日模样,更不断安抚灾民,与百姓一同下地开垦,为来年开春播种做准备。

除此之外,更是剿匪安民,断冤案除恶霸,可谓是真真切切做到了‘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

因此,百姓们私底下都想着这二十多岁的官老爷是真正的好人。

而也因此,不少受害之地的百姓闻言涿州有位这样的爱民如子的大老爷纷纷跑来定居。

行走在这大雪之中,孟少安并不着急,因为今日早间收到了世子夏知许传唤后,他就快马加鞭赶来,当下时辰尚早,加上听闻世子爷在接待客人,也就故意放慢了脚步。

燕王府可谓是就盖在那座矮山之上,景色极好,尤其山中还有一处名为神仙台的地方,是燕王夏晨峰专门打造出来招待宾客之地,而且这矮山虽然不比其他群山峰峦,但就在那矮山最高处,却是存在一棵古松巨柏,今夜雪满青山,那古松更是在月色之下犹如圣洁至极,尤其是在这月色之下。

孟少安远远看着那古松,不由感慨了两句,更是因为今日这大雪,想到来年必定是丰年而替百姓欣喜。

他孟少安在襄州虽然被称为‘独占半州文采’更被世人赞许若做学问,必定成名流千古的大儒。

但...

对此,孟少安嗤之以鼻,他读书,只为报效国家,效仿昔日治世能臣,展一身抱负,载于史书之上,得一‘贤相’名号。

跟在孟少安身边的王府下人听到孟少安即兴所作诗句,马上拍了马屁出来。

对于这位襄州大才子,许多人都看得清楚,以后,必定是世子殿下身边的左右手,所以当下赶紧拍马屁,以后少不得还能被提携一下。

孟少安无奈,他不是很喜欢官场溜须拍马的行为,但心里也知晓这种事情,无法避免,因此只是微微一笑,不愿多说什么。

来到王府这边的时候,王府管事听闻是孟少安来了,马上请了孟少安这位贵人进府里,而后立刻就去通报了。

被请到待客地方的时候,孟少安发现来的人不仅仅是他,还有其他燕地各州官员。

看到孟少安,所有人纷纷站起身作揖,无一不是客气有加。

孟少安不敢骄纵,十分谦卑逐一回礼。

而后,孟少安静坐在了一处空位上。

坐在孟少安身边的是名中年男子,看起来尖嘴猴腮,还留着山羊胡,只是看长相就给人一种不是个好官的感觉。

不过这位官员可不是寻常官员,是檀州别驾,若是论官职是要比孟少安要官大一级的。

这位官员看着孟少安轻声问道:“孟大人可知世子殿下如此着急召见我们,是为何事?”

孟少安先是看着这位官员微微作揖:“杜大人。”

而后摇头说道:“下官也不知世子殿下是何事。”

名为杜预的杜大人笑了笑不再说什么。

不过...

孟少安看着这位杜预杜大人,他知晓这位杜预的事情,夏知许给的评价是有能力,但是没大志向,就一直守在檀州。

檀州因为之前漠北蛮人入侵不在其路线之上,故而未被牵连其中。

但是孟少安知道,当初这位杜大人亲自率了兵马驰援蓟州,杀了不少蛮人兵马,檀州不少兵马更是有去无回。

当蓟州百姓民不聊生的时候,这位杜大人更是接纳了许多蓟州难民,更给予了住所耕田,这许久日子下来,不少蓟州百姓都在檀州安定了下来。

但...

让孟少安好奇的是,这位杜预杜大人立下如此功劳,愣是没被燕王爷奖赏,顶多就是随便一道手谕。

而这位杜预杜大人也是上书朝廷请罪,表明自己擅自领兵出征,致使许多士卒丧命,是他失职。

功过相抵。

这件事儿也就没人提起了。

但孟少安还是有些好奇的,尤其听闻他所在的涿州一些官员提起杜预,都说这位杜预杜大人是假意出兵,故而贪墨了军费被王爷发现了,所以这位杜预就算立下大功劳也不敢多说。

而且所谓收留灾民,也不过是给其他人看看的,那些灾民许多都被塞进了军队里,用以扩充军队。

总之...

这位杜预杜大人在燕地官场的口碑不是很好,或者说很差,没几個人说过好话,顶多夏知许那句有能力还算句中听的。

就跟长相一样,被许多人贴上了‘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