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横渠四句后...众目睽睽之下,帮媳妇捂手(1 / 3)

苏长安这样无奈。

虽然也理解‘为何读书’这个问题,其实对于读书人而言很重要。

但这件事儿因人而异,毕竟每个人所处环境,家底,以及各方各面事情皆不相同。

所以‘为何读书’就变得不是一個固定答案。

但是苏长安看现在这架势,摆明就是要一个固定答案了,如此...

那就给一个吧。

晏殊在行礼之后,夏凤翔看着晏殊饶有兴趣,因为无论是牧序,还是荀旷,再或者是苏文清等人在她面前没少提起这叫晏殊的寒庶学子。

晏殊双手作揖,看向苏长安:“皇后娘娘,先前文会之上,陛下曾问‘为何读书’,学生百思不得其解道理,故而未作回答,之后又思考许久,却是又不知道因何读书,娘娘曾于中秋宫宴回答过温先生次问题,令学生犹记于心,可其中却也有疑惑的事情,故而今日再次提问。”

说到这儿,晏殊拱手作揖:“学生愚钝蠢笨,因而还请娘娘恕罪。”

晏殊乍一眼看过去,没有刚刚魏安明那挺拔气概,更加没有刚刚李子玉那般不顾一切的气节,并且比较起左绍翁的儒雅,李维的那般意气风发。

但...

晏殊给人很是温柔,给人一种很是亲和的感觉,如春风拂页,惬意悠长。

所有人目光看看晏殊后,齐刷刷看向苏长安。

苏长安看着晏殊笑着说道:“你可知信仰?”

晏殊点头:“学生知道。”

苏长安笑着说道:“若是将读书视为信仰,你觉得应该如何去说。”

晏殊愣住了。

在场众多官员,夫子先生们也全部愣住。

将读书视为信仰?

在场众人看向苏长安。

何为信仰,在场所有人都知道,尤其坚信道学的夫子先生也是有许多。

只是将读书视为信仰,听起来有些勉强的感觉。

毕竟读书为实际行动,却是信仰一说,却是一种对道理的崇敬膜拜。

或是,皇后娘娘的意思是将读书视为一种精神理念,从而将其视为最高理念。

但如此不就是一种极端了吗?

在场一些夫子先生很是不解的看向苏长安,因为这种理念说法在学派上是存在的,可却很不受推崇,因为极端,说白了就是钻牛角尖,路只会越走越窄,更何况读书乃是条大道,如何能走小路。

一名儒家学派的先生在这时候走了出来,拱手作揖后说道:“娘娘,读书一事不可为信仰。若将其视为信仰,读书一事便要变质了。”

苏长安记得这名先生是胶州那里的一名先生,颇有学识,当下说道:“先生误会我的意思了,且听我说完。”

这名先生也不是不讲理之人,只是性子有些急,所以才站了出来,当下闻言,立马拱手作揖致歉,而后看着苏长安解答。

而晏殊这时候也开口道:“学生不知如何表达。”

苏长安将夏凤翔的手从自己怀里拿出。

不过这动作没有衣服那些遮挡了,自然是被许多人看到。

众人讶然。

陛下的手怎么在娘娘肚子那儿...

这两位大贵人这么会玩吗?!

还是说...

娘娘其实腹部不舒服,所以陛下在帮娘娘轻揉?

是啊,娘娘本身就身子带着病疾,之前牧祭酒也说了今夜不确定娘娘是否能来...

这般想着,众人看到女帝脸上微微皱眉表情,像是担心,再看苏长安心中更是感动。

若是一次两次亲民,众人不会觉得如何。

可皇后娘娘却是次次这般待人随和温柔啊!

但...

其实是夏凤翔看到苏长安就这么当着众人面,没羞没臊的把自己手拿出来,弄得很不好意思,所以瞪了眼苏长安而已。

不过...

苏长安倒是不去理会夏凤翔,这都众人皆知是小情侣了,做个这样事儿咋了,就算当众亲嘴也没事儿。

所以苏长安站起身后看向下面所有人开口说道:“佛教中‘佛说应当普度众生’因而许多信徒以善为己任,行事以善为优。‘佛说众生平等’信徒便以平等目光看待世间万物。这便是他们的信仰。”

“道家推崇个人的内在修养和心灵的平静,也就是自然之道,宇宙之道,提倡‘无为而治’,故而修道之人,将其视为信仰,往往以静修,无所不容,自然不为等要求自己,故而亲和待人,亲和待事。”

“而读书人这里,虽无固定思想,但圣人曾有言‘志于道,居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故而读书人讲究以礼待人。这其实可以理解为我等读书人修己身的信仰。”

“且【尚书】中曾有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又是我辈读书人,坚定目标的十六字心传,我认为这也是信仰。”

当苏长安说到这儿的时候,李维站了出来,拱手作揖后问道:“娘娘的意思是,我辈读书人本就有信仰,只区别于如何去理解,如何去将其实践出来吗?”

苏长安笑了笑说道:“信仰二字,太大,大到可囊括世间万物,大到我等思想根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