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重阳节祭祀大事件(一)(1 / 4)

今日乃是科举考试,又是重阳佳节。

圣上在祭祀大夏列位先帝之余,更要前往明德门之外的圜丘所在,祭祀告天,求上苍护佑我大夏国运昌盛,更为今日赴考学子们于上苍祈福冬科文运亨通。

当今女帝本就为今年冬科开了一次一百恩名的列举,坊间更有传闻,说是陛下与未来皇后娘娘闲聊时,得以于长安小姐一句‘愿大夏读书人皆有为民开太平之心,为苍生启明智之悟’,故而女帝深有感触,所以才借着婚礼之事开了这大夏立朝以来,从未有过的一次科举开一百恩名的泼天恩赦。

也正是因此。

这些日子来,许多学子们无一不是感恩戴德,声声口口皆是感慨皇后娘娘之才情恩怀,以及感恩女帝陛下的心怀社稷,蒙恩天下读书人这些。

其中更有外乡学子写下一句‘未知天地恩何报,我辈尽瘁死无憾。’

翻译过来就是,浩浩天恩无以为报,就算是鞠躬尽瘁死了也没什么遗憾。

没有人觉得这句夸张。

就算是老百姓们也是不觉得夸张。

因为数十年寒窗苦读,多少学子想要科考但落榜,别说数年了,这拿了会试资格,却是考了十数年的也是大有人在。

一个恩名便是一份天恩,给予了学子们一份希望,这一百个恩名,便让无数学子多的可不是一丝一毫的机会。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如今就在贡院门口排队的,无一不是为了这一举成名天下知啊,无一不是为了金榜题名。

所以,没人觉得那诗词夸张,只觉我辈读书人一口浩然气,本就为大夏,如今得以遇明主贤后,如何不鞠躬尽瘁!

科举,加上重阳节。

本就很是难得遇到如此两大事情结合的喜庆日子。

这一直以来,便很是爱热闹的老百姓们,自然不能就这样放过了。

洛安贡院之前,人山人海,尽管国子监,还有京兆府以及吏部等各司都备足了人手,但是这一时间,秩序上还是混乱。

考生们拿着三日的生活用品以及饭食排队。

周围或是考生家属,亦或是前来凑热闹的人们,手上或是拿着意味着‘飞黄腾达,科考及第’黄色菊花,或是拿着代表了‘爱情’的翠菊,就看着那些考生们。

其中许多人纷纷将手中黄色菊花扔给自己家孩子,那些拿着翠菊的多是女子,只看着那队伍中气质儒雅,长相上等的学子便将翠菊扔出去。

翠菊若是被捡了起来,脸上害羞,却时心中偷着乐一样,很是欢喜。

若是没被拿起来,被那考生无视了,有些赌气,转身直接离开,但又心有不甘的拿了另外的翠菊去往别的地方。

因为考试男女皆有,故而排成两队,考场也是男女分开。

考官也是分为男女的。

当下晏殊手上拿着刚刚不知何人朝着他扔过来的黄色菊花,有些尴尬。

他的东西不多,一床被子,一小包胡饼还有用水壶装着的水,此外也就笔墨了。

所以拿起来相当轻松很多,但是比较起那些家底盈实的学子们,有些过少了。

柳三白看着不知所措的晏殊,笑着打趣道:“晏殊是因为没收到姑娘们的翠菊而失落了?”

晏殊闻言,马上摇头:“不是,不是,只是想知道何人送的,道声谢这样。”

柳三白笑了笑看了眼人群中一直看着这边的一姑娘,于是打趣晏殊道:“看那边,那姑娘一直看着你呢。”

晏殊微微红了脸,摇头不敢去看。

但总归是個好儿郎,哪有不怀情的,还是扭头去偷偷看了眼。

四目对视。

那在人群里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富贵千金确实是一直在看着晏殊,只觉得别人都拿了那般多东西,但偏偏这个考生只拿了这一点。

听说要在里面三天呢,这能过得下去。

晏殊噌的一下转过头,闹了个大脸红。

这位富贵千金也是觉得有意思,咯咯笑了起来,弄得她丫鬟一阵好奇。

柳三白看到晏殊如此,觉得实在有趣。

柳轩此时拿了牌子也回来了,看到这一幕,好奇了一下,但看到柳三白这样,就知道肯定是打趣了晏殊,当即说道:“莫要扰乱了晏殊心境。”

柳三白笑着摇头,但还是朝着晏殊行了一礼。

……

女子队伍那列,苏琳涵站在崔钰儿身后。

苏琳涵拿的东西不多,苏刘氏想尽办法把该拿的都拿了,也就是皮毛毯子,厚被子还有护膝,厚披肩这些东西,吃得上都是些抗饿的点心还有胡饼肉干这些,都是苏长安先前写了做法送到苏府的。

崔钰儿拿的就很多了,但她一个人倒是也能拿的动。

女子这边多是一些黄色菊花,极少有翠菊,但也十分热闹。

崔钰儿向后看了眼苏琳涵后,又看了眼人群间那苏刘氏还有苏婉儿,苏兆新,苏立恒几人。

不过看到苏立恒手上拿着吃的,想了一下后看向苏琳涵:“琳涵,你家那个胖弟弟吃的东西是不是你这里拿了的。”

苏琳涵愣了一下,回头看到苏立恒不知道哪儿拿了的胡饼正在吃着,无